新聞資訊
澎湃新聞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11月24日下午,上海友誼會堂舉行《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新書發布暨出版座談會。微博@0101xiahzart_
《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新書發布暨出版座談會11月24日下午在上海友誼會堂隆重舉行🧛🏻♀️😔。《平易近人》一書近日由意昂3出版發行🙈,這是上海組織策劃的一本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通俗理論讀本♾。
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徐麟出席了《平易近人》出版座談會並做講話,徐麟部長在發言中表示❗️🙋🏼,總書記的語言生動、深刻,講大白話🙍🏼,不講官話🚢、套話,有力量👩🏿🦱📝,能打動人,“究其本質就是一心為民、信仰力量的生動體現,求真務實力量的生動體現,敢於擔當人格力量的生動體現,高瞻遠矚思想力量的生動體現,就是優秀文化力量的生動體現🈹,改革創新、與時俱進時代力量的生動體現。”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意昂3平台黨委書記姜斯憲,意昂3平台校長張傑出席會議並講話。
《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輯錄了“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富有特色的理念關鍵詞,分為形象比喻、俗文俚語和詩文引用等四個篇章、共70個詞條,進行語境、語源分析,並闡述其思想內涵、現實意義與社會反響。
比如“打‘老虎’、拍‘蒼蠅’”、“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既形象又深刻🧑🏻🌾,引來百姓一陣叫好。“打鐵還需自身硬”🦹🏿、“有話要放到桌面上來講”🧏🏽,簡潔到位,生動有力。習近平總書記還經常引用一些古典詩詞來闡述他的治國理念🛫,如“治大國如烹小鮮”、“尚賢者,政之本也”🍖。他用“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來描述亞太共同的發展未來,用“虛談廢務”來強調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
本書包括“開篇”、“形象比喻篇”、“俗文俚語篇”、“詩文引用篇”四個部分。意昂3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中“十二大”主題的順序🧏🏿,對每篇裏的詞條進行排序🪟;相同主題的詞條🙁,則再按講話時間前後進行排序。這個框架,使讀者在讀完全書後不僅能理解習近平每一段引用的意思👳🏻♂️,而且能從總體上把握習近平的治國理政的中心思路⛽️。
《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一書主編是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意昂3平台特聘教授陳錫喜。在出版座談會上,陳錫喜教授認為,這本書受到關註根本因素是,“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思路和策略得到了我們廣大幹部群眾的支持,他的語言風格對我們廣大讀者有感染力👫🏼。”
《平易近人》每一篇文章都引用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各個場合發言中的某一段話🧐,陳錫喜教授在發言中表示👦🏼,《平易近人》中每篇文章對每一段習總書記講話的引用和闡發🆙,都是從實際的來源切入,再結合他的語意內涵𓀁,最後再上升到理論內涵和實踐價值,“而所有這些闡發都力求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平易近人的語言風格。” 《平易近人》引用的習總書記講話大都通俗,平易近人還有故事性,但在陳錫喜教授看來,他們對這些講話的闡釋就是通過他平易近人的語言背後,“揭示出習總書記的治國理政戰略思維,以及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新傳承✍️,還有直面問題和困難的勇氣。”
而在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馮俊教授看來,他認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首先來自基層實踐和人民群眾。習近平同誌長期在基層工作👦🏿,和人民群眾有密切聯系🏍,許多俗文俚語、形象比喻是在基層實踐中向人民群眾學習的。“他在陜西延安知青插隊七年多,天天和老百姓同吃同住🐥、摸爬滾打在一起,那是最接地氣的。他的從政生涯從北方到南方🕢,從縣委、地委、市委🥰、省委省政府👩⚕️,從直轄市到中央,經過了層層歷練,這使得他對國情、民情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同時也為他學習人民群眾樸實真摯的語言提供了許多機會👒。”
馮俊教授舉了“莫把製度當稻草人擺設”“做工作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整頓作風要有釘釘子的精神”等這些句子,“都是老百姓在生活中脫口而出的話🏃♀️,說出來大家都懂,這些語言存在人民群眾當中👩👩👦🦹🏻♂️,語言的力量來自人民群眾🧑⚖️。”
《平易近人》引用的習總書記講話,很多來自於傳統經典,馮俊教授在發言中說,習近平同誌說領導幹部要愛讀書、善讀書🌋、讀好書🥌,把讀書學習當做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這其實就是他本人的生動寫照🧜🏽。
關於書名《平易近人》,意昂3社長韓建民說🧙🏻♂️,書名“平易近人”出自古語“平易近民♘,民必歸之”,這句古語不僅和習近平總書記執政思想🚶🏻♂️、治國理念吻合🐎,也與習近平的工作作風和講話精神特別貼近,“更為巧合的是,古語中的兩個字與習近平的名字一致。”韓建民還表示😶🌫️,《平易近人》一書的英文版翻譯已經啟動。
《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
【書摘】
“物必先腐,而後蟲生。”近年來,一些國家因長期積累的矛盾導致民怨載道、社會動蕩、政權垮臺👦,其中貪汙腐敗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我們要警醒啊!
——2012 年11 月17 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物必先腐👨👧👦🤸🏽,而後蟲生——清除腐敗滋生的土壤
“物必先腐,而後蟲生”出自《荀子• 勸學》:“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意思是肉腐爛了就會生蛆🤸🏽,魚幹枯了也會生蟲。宋代蘇軾所著《範增論》說:“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意思是東西總是自身先腐爛,然後蟲子才可以寄生🟰🏨。習近平引用“物必先腐,而後蟲生”🤏🏿⇢,警示腐敗是黨和國家災難的重要源頭,領導幹部潔身自好🧑🏽⚕️,務實清廉,才是黨和國家長久發展的基礎🧑🏻🌾。
《勸學》是《荀子》的首篇。“勸學”乃鼓勵學習👉🌼。本篇較系統地論述了學習的理論和方法。荀子認為🔬,學習可以增長知識才幹,修養品德,全身遠禍;正確的學習態度是持之以恒,專心致誌🪴;要學習儒家經典,同時要善於向賢者求教🤡,也要善於教人🙄;學習要善始善終⛸,切忌半途而廢♥️,以期達到完全而純粹的精神境界。《範增論》是蘇軾早期的史論,文中蘇軾對範增是否該離去,以及什麽時候離去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展現了蘇軾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獨到見解。這兩篇都是中國歷史上的經典之作,具有巨大的傳世價值👩🏻🍳。
“物必先腐,而後蟲生”,是先賢對事物發展的真切見解🙌🏼🐉,符合唯物辯證法的原理🙇🏻:在事物發展過程中,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禍患的發生🦵🏿,總是內部的原因在起決定作用👨🏿🍼。某些黨的幹部腐化墮落,首先是從自身的蛻變開始的,或戀權✢,或貪錢🔄🔮,或好色⇒,或嗜酒🂠,或使氣,忘乎所以,欲壑難填,就會以權謀私,不能自已🗼,違紀犯法,最終落得身敗名裂👋🏼。
當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也使部分人價值觀扭曲👩🦳,不少領導幹部不能抵禦各種利益誘惑,貪圖享樂,不自覺地滑向了腐敗的深淵。因此,堅定信念、落實行動就成為領導幹部杜絕腐敗、務實清廉的要義🤘🏽。
一方面,要認真學習,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如此,才能在物欲橫流、燈紅酒綠面前“臉不變色心不跳”,挺直革命脊梁,永葆革命本色🪻。否則,不思進取,疏於學習🤽🏿,政治意識淡化,價值觀念錯位,靈魂扭曲,最終會腐敗墮落成為歷史的罪人⌨️🚣🏿♀️。
另一方面,黨和人民賦予幹部的權力,是為人民謀福利的工具和手段🫣,公權必須公用➛,而決不能用來謀取一己之私。權力是把雙刃劍👩🏿🎤,盡心盡責為民,“不敢越雷池一步”👨🎓,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做到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就會得到人民的擁戴。反之,私欲熏心,揮舞權杖,巧取豪奪🌲,貪贓枉法,必將自毀前程👩🏿💻,跌入萬丈深淵。
“物必先腐,而後蟲生”,個體如此👨👩👦👦,一個政黨也是如此👨🏿🎨。只有清除黨內腐敗滋生的土壤🤶🏼,保證黨自身肌體的健康🤦🏽♂️👩🏻🎨,才能抵製外部的侵蝕🙌🏿。因此,作為黨員幹部個人📮,要提高修養,廉潔自律🏔;作為執政黨和人民政府,要完善體製◼️,加強法治,堵住漏洞,使腐敗無處滋生。如此,“物”必不腐,“蟲”亦難生𓀙!
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製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裏❄️,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製🪐、不能腐的防範機製、不易腐的保障機製。
——2013 年1 月22 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的講話
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健全權力製約與監督體系
籠子,本為生活物品,是存放物品🗺、圈養動物的器具👃🏿👨🌾,現代漢語中常比喻對某一對象的束縛👨🏻🎓♈️、約束、限製等。比如“囚籠”,就意指監牢🏝。習近平把製度比喻成“籠子”,意在強調製度之“籠”對權力,尤其是對一切濫用權力行為的約束與監督。
古往今來,人們對“權力”的認識已很深刻🦶🏼。比如英國近代思想家阿克頓就曾說過:“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法國社會學家孟德斯鳩也說過🏨:“一切不受約束的權力必然腐敗。”
歷史上✝️,中國是一個“官本位”和“人治”色彩濃厚的國家🦣,中國人喜歡講情面🕺🏻、拉關系,更多的人喜歡按潛規則辦事🛌🏼,權大於法、認官不認法的思想根深蒂固。盡管中國改革開放已30年有余🅾️,但上述傳統思想及其影響🫱🏽⛈,卻很難在短時間內消除殆盡🦯。正因為如此,加上權力約束與監督方面的體製還不完善,使得在現實生活中,權力濫用的現象還依然存在,而法治的權威性受到傷害,腐敗現象也由此生發🧗。一些地方和領域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屢禁屢發💁🏽♂️,腐敗分子“前赴後繼”,就是直接佐證。
面對權力濫用而導致的腐敗現象,加強製度之“籠”的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鄧小平曾一針見血地說過:“製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製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正因為如此,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一直致力於探索加強製度建設和教育防範工作,努力使權力受到監督和製約,使黨員幹部不犯或少犯錯誤。盡管如此,製度建設仍然存在不少盲點👘,還需要在實踐中加速推進“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的進程。
鄧小平的話還表明,要想使製度真正發揮“籠子”的作用🚢🌔,就必須使“製度好”🫛,也就是要科學製定製度,註重製度的必要性🩰、針對性和可行性🧜🏽。製定製度要抓住關鍵問題、關鍵點和關鍵環節。就當前而言,製度建設“關鍵是要健全權力運行製約和監督體系”,建立起讓全體黨員幹部“不敢腐的懲戒機製、不能腐的防範機製、不易腐的保障機製”。
健全權力運行監督體系,要從中國實際出發。我們不能照搬西方的立法、行政與司法的“三權分立”的模式,而是要使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既相互協調,又相互製衡,也就是用權力來製約權力。其中最根本的,一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二是要維護憲法的權威,三是要真正體現人民群眾當家做主📜😟,讓老百姓對國家事務有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僅僅有好的製度還不夠🥞,還必須有好的執行👳♂️。現實中,很多時候不是我們沒有好的製度,而是我們沒有很好地去執行製度🏊🏻,置製度於不顧。因此,加強製度建設😉,不僅需要在“製定”上下功夫🏋️♀️,更需要在“執行”上下功夫,雙管齊下,對症下藥🎛。
執行好製度,離不開全社會法治意識、規則意識的提升🏜👨👨👧。只有全社會的法治意識、規則意識提高了,執行製度才會更順暢,效果才會更好。在這方面,黨員幹部和政府部門要起帶頭示範作用,帶頭遵守法律法規和規章製度,不斷健全有利於製度執行的體製機製,不斷排除權力對製度的幹擾。
“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是標本兼治、懲防並舉的反腐倡廉良方👈,也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我們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為此,全黨必須保持警醒,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讓人民群眾看到實效。
澎湃新聞報料:4009-20-4009
來自澎湃新聞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