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導航
作者:陳憲 石章強 王赟赟 等
字數:175千字
頁數:
版次:B1Y1
定價:88.00
ISBN:978-7-313-30192-5
出版日期:2024/04
本書從歷史變遷🧑🏽🎤、區位空間、發展政策、產業體系等方面對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六省的主要城市進行了分析🙍🏿🤷🏼,講述了中部城市崛起的中國意義。 本書還從城市的產業🚭🐴、園區、企業、文旅等角度⛹🏻♂️,為中部城市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方向和方法指引🏃。 本書的讀者對象為城市管理者、城市領域的研究者和對城市發展感興趣的各界人士🧑🏼🍳🧑🏿🎄。
1.1中國城市的集聚發展002
1.2中國城市的集群發展007
第2章三晉大地的城市演進與發展015
2.1晉商帶動山西城鎮化體系的形成016
2.1.1交通城鎮的崛起017
2.1.2礦業城鎮的興起018
2.1.3金融城鎮的發展019
2.1.4消費城鎮的繁榮020
2.2從“以商建城”到“以產設市”022
2.2.1工業化帶動山西資源型城市的興起022
2.2.2資源型城市的形成023
2.2.3資源城市亟須轉型升級025
2.3立破結合,城鎮體系再造三晉強市029
2.3.1強省會戰略升級030
2.3.2資源型城市轉型033
2.3.3縣域消費品牌建設——以餐飲為例036
2.4“一主三副”的城市格局039
2.4.1太原: 強化太原都市圈,推動晉中城市
集群發展040
2.4.2大同: 促進區域合作,立足“樞紐”定位042
2.4.3長治: 向東開放,融入中原城市群的
區域次中心城市045
2.4.4臨汾: 發展樞紐經濟,建設陸港城市047
第3章皖江兩岸異軍突起的城市052
3.1安徽: 10年沉潛,蔚然起勢052
3.2合肥: 風投之城😀🌹,“賭運”亨通059
3.2.1創新之都061
3.2.2“次次押對的賭城”063
3.2.3合肥的可借鑒之處065
3.3蕪湖: 觸底反彈☸️,WUHOO起飛067
3.3.1痛定思痛,創建“1%工作法”068
3.3.2體量不大,實力很強070
3.3.3工業立市🧑🏻🚀,強企強城072
3.3.4創新迭出🧕🏿,體製長青075
3.4滁州: 黑馬之城,極速追趕076
3.4.1普查發現的巨大黑馬076
3.4.2對接大江北❓,建設新滁州078
3.4.3依托資源建設光伏全產業鏈080
3.5安慶: 宜城宜業,絕地反擊082
3.5.1魄力十足“自曝家醜”082
3.5.2灑掃庭除🪦,外聯老鄉,廣納英才084
3.5.3不僅“活”人,還要“活”財086
第4章贛鄱流域綻放“五朵金花”089
4.1邊緣化的千年強省090
4.1.1曾經的國家經濟命脈090
4.1.2長期的人文昌盛之都094
4.1.3區位上的東南形勝之地095
4.2“強省會”戰略賦能江西經濟高質量發展096
4.2.1“強省會”的方向未曾改變096
4.2.2強省會已成為中西部相對落後省份的
現實選擇096
4.2.3強省會的底層邏輯: 做強而非做大098
4.2.4強南昌以帶動全省高質量發展099
4.3從強省會再到“五朵金花”100
4.3.1江西省產業布局的空間特征100
4.3.2“1+4”五朵金花——南昌為核💥,環贛
四極101
4.4贛鄱流域“五朵金花”並蒂開103
4.4.1“南昌+贛江新區”雙核驅動103
4.4.2贛州打造省域副中心113
4.4.3九江培育生態經濟高地117
4.4.4宜春鑄造文旅經濟品牌120
4.4.5上饒承接浙江產業轉移124
第5章中原古都再奏發展“交響曲”129
5.1有歷史溫度的中原大地129
5.1.1自然地理129
5.1.2歷史淵源130
5.1.3發展格局132
5.2從大省會到古都雙核140
5.2.1中原城市群戰略凸顯鄭州中心城市地位141
5.2.2多個副中心共同推動下的中原城市群142
5.2.3古都雙核成為河南省發展的重要動力142
5.3火車拉來的中原大城144
5.3.1火車拉來的交通樞紐144
5.3.2背靠腹地的中原大城146
5.3.3正在崛起的工業城市148
5.4影響未來人口集聚的牡丹花城149
5.4.1中西部非省會城市的龍頭149
5.4.2歷史名氣大於現實的古都151
5.4.3生態資源豐富的北方“水城”156
5.4.4影響人才集聚的未來節點157
5.5古城的微光158
5.5.1鋼鐵支撐的豫北古城158
5.5.2借勢而為的八朝古都164
第6章大武漢支撐中部強省的半壁江山168
6.1從“湖北新政”走出來的大武漢169
6.1.1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169
6.1.2張之洞推動中部第一次崛起170
6.2從“大武漢”到“一主兩副”173
6.2.1武漢:“1+8”城市圈的失與得173
6.2.2襄陽: 漢江流域高質量發展標桿城市176
6.2.3宜昌: 從大城市向特大城市跨越178
6.3城市集群打造湖北經濟發展“黃金三角”180
6.4武漢都市圈: 武鄂黃黃走向同城一體化183
6.4.1武漢: 打造都市圈的兩大抓手183
6.4.2鄂州: 打造中國“孟菲斯”187
6.4.3黃岡: 打造武漢東部生態文旅城189
6.4.4黃石: 承接武漢產業轉移190第7章長株潭都市圈引爆湖湘城市發展193
7.1三湘大地的“人”與“城”195
7.1.1環而不閉的三山四水之地195
7.1.2歷史機遇帶來的興盛197
7.1.3“霸蠻”托起的城市靈魂199
7.2從長株潭到多點開花的城市發展201
7.2.1長株潭一體化201
7.2.2從“五區一廊”到“3+5”城市群204
7.2.3從都市圈到深度集群發展206
7.3長株潭都市圈的戰略升級和聚焦突圍208
7.3.1三城交會的地理空間布局208
7.3.2產業融合發展的新高地209
7.3.3網紅文旅奏響文化凱歌216
7.3.4以“3+5”為主導的城市集群217
7.4長株潭都市圈引爆湖湘大地219
7.4.1長沙: 超級網紅城市和全球工程機械
之都221
7.4.2株洲: 軌道交通動力裝備之城225
7.4.3湘潭: 機電輕工基地229
7.4.4嶽陽: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和
省域副中心232
7.4.5衡陽: 產業轉移橋頭堡和省域副中心235第8章中部城市崛起的中國意義241
8.1中部城市崛起的中國呼喚241
8.1.1東西聯動發展的連接紐帶241
8.1.2聯通南北的重要紐帶242
8.1.3貫穿長江經濟帶的戰略考量245
8.1.4“一帶一路”產業轉移的承接分流246
8.1.5內外雙循環的樞紐節點247
8.2產業是中部崛起的動力來源250
8.2.1先進製造業支撐地方經濟發展基本盤250
8.2.2現代服務業促進新消費分級和新業態
創新251
8.2.3新型農業帶動鄉村振興和農文旅升級252
8.3園區是中部崛起的支撐載體253
8.3.1經開區和高新區形成工業聚集253
8.3.2新城新區打通產消城一體化254
8.3.3度假區、景區和農業園區帶動文旅農餐食255
8.4品牌是中部崛起的超級IP256
8.4.1產業品牌是“路子”257
8.4.2城市品牌是“面子”258
8.4.3園區品牌是“裏子”259
8.4.4企業品牌是“旗子”260
8.4.5文旅品牌是“調子”262
8.5中部城市正在崛起263
8.5.1引爆省會263
8.5.2打造副中心264
8.5.3搞活縣域經濟266
索引269
後記271